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风采
 
韩广欣
发布时间:2025-05-14
 
韩广欣同志,中共党员,石家庄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教育情怀深耕教学科研一线。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专业建设的全过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一、党建引领教学改革,铸就课程思政新标杆
韩广欣同志始终牢记“共产党员是第一身份,立德树人是第一职责”,将党建工作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她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专业课程中系统融入“四个自信”“科学家精神”“科技伦理”等思政元素,构建了“党建引领、价值引领、能力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她主持建设的《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以“知识链-技能链-价值观链”三链协同模式,创新设计“工程伦理辩论赛”“红色科技史微课堂”等教学环节,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在脱贫攻坚、生物制药中的社会责任。
其主持完成的市级教改项目“一流本科专业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构建了“课程-实践-文化”三维育人模型,为专业思政建设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在《青霉素生产虚拟仿真实验》省级一流课程中,创新性地引入“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通过模拟生产场景中的伦理决策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志向。
二、科创服务乡村振兴,锻造实践育人先锋队
韩广欣同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学科竞赛与社会服务作为实践育人平台。她带领学生加入“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依托太行山革命老区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项目。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太行山区,围绕食用菌产业升级需求,开展技术帮扶与科研攻关。在实践中,团队针对当地菌种退化、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开发出“香菇液体菌种生产技术”,通过优化菌种培养参数,使菌棒生产周期缩短15%,并于2024年完成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
在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过程中,她注重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志愿服务和学科竞赛,将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指导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大学生节能减排省赛二等奖等荣誉,培养了一批兼具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才。在育人工作中,她构建“党员引领、师生共进”的帮扶机制,通过思想引导、学业支持和实践赋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三、科研攻坚显担当,服务地方践初心
韩广欣同志始终牢记科技工作者的党员身份,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她主持的市级科研项目“香菇液体菌种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示范”,针对液体菌种接种成活率低的技术瓶颈,连续驻扎实验室,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改进发酵工艺,将菌种染菌率从40%降至5%以下,接种效率提升3倍。技术推广期间,她与太行山革命老区农业合作社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累计培训农户180余人次,帮助200余户菇农实现标准化生产,实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红色转化”。
四、产教融合强纽带,先锋领航育英才
韩广欣同志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她主动对接生物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与石药集团、森朗生物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参与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每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与药品研发、生物制剂生产等全流程实践,让学生在GMP车间操作、质量检测等真实岗位中锤炼工程思维和职业素养。
在实践教学中,她注重党建引领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联合企业党员技术骨干开展“红色导师进车间”活动。她指导的毕业实习团队在森朗生物CAR-T细胞药物研发项目中承担关键技术工作任务,其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获得企业高度评价,展现了新时代生物工程人才的使命担当。
五、聚力专业建高地,先锋示范促发展
韩广欣同志作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意识引领专业发展。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中,她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等领域积极探索实践,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注入动能。
在河北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投身专业发展,系统梳理教学资源、产教融合成果等支撑材料,为专业顺利通过年度考核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中,韩广欣同志深度参与认证申报书的核心撰写任务。她系统梳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内在逻辑,精准对标认证标准中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统筹整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模块内容,确保申报材料全面展现专业建设成效。韩广欣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
韩广欣同志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扎根教育沃土,用科研成果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以创新教学托举青年成才之梦。她的事迹彰显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四有”好老师的风采。在未来的征程中,她将继续以红色信仰为帆,以科技报国为舵,在燕赵大地上书写共产党员的育人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