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本科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 中管理学学科下的一级专业,是融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知识于一体,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特征,对旅游及相关产业具有核心支撑作用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支撑学科主要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 石家庄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 2001 年设立专科,2007 年升为本科,2021年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经济管理学院的管理学科支撑,在关注学生人文素质、开放思维、创新意识、经济管理分析、数字信息技术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积极做好“产、学、研、政”结合,与河北省文旅厅、石家庄市文旅局、京津冀多家旅游景区,以及携程、万豪、香格里拉、希尔顿、迪士尼、康旅集团等品牌企业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累计为文旅及相关行业培养了两千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各级文旅企业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中享有良好口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国家和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立足石家庄、面向河北,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文旅产业发展,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文旅融合知识,掌握前沿数字信息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够胜任文旅行政管理、企业项目运营和管理、创意策划规划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学生毕业5年后,可在涉旅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各类文旅企业中从事管理、运营、咨询、策划和教育等工作,并成为中高级管理人员或骨干业务人员。培养目标按学生培养和成长进程可分为以下5个分目标:
具体培养目标为:
目标1. 品德修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强的形势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崇高情操。
目标2. 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修养、较高人文素养、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稳定、向上、恒久的情感力和人格魅力。具备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理解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交叉学科的相关性,系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及文旅产业项目运营管理体系与方法。
目标 3. 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设计、策划、沟通、协调、组织、决策和创新等管理实践能力;具有文旅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具有文旅项目综合规划、项目产品策划、旅游目的地管理等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处理各项市场开发与文旅运营事务的能力。
目标 4. 创新思维。了解旅游行业发展动态、趋势及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具备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和数字技术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能够运用新思维、新手段独立开展项目或科学研究工作。
目标 5. 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竞争、合作、责任、效率、服务、法制、环境、国际等现代意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和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能力; 具有知识自我更新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品德修养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品位、文化自信,能够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家国情怀、公益意识、担当意识、使命意识、职业认同和职业伦理,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
1.2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1.3理解旅游伦理的核心理念,了解旅游管理人员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管理实践中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规范,以服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为己任。
毕业要求2:学科知识
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综合性知识框架。能够运用辩证思维,系统阐述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核心素养。
2.1 能将旅游学科知识和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到涉旅项目管理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2.2 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熟知行业现状与前沿动态,用以解决较为复杂的管理问题。
毕业要求3:应用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复杂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和方案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3.1能够利用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表达和分析较为复杂的管理问题。
3.2能够应用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发、设计、优化旅游项目运营管理的合理方案,能够将旅游管理原理和决策方法在多学科的环境中应用。
3.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开展旅游应用研究,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4:创新能力
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能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组织开展调查和研究,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
4.1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4.2 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旅游产品策划、规划、设计或分析应用。
毕业要求5:信息能力
能够针对较为复杂的管理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管理工具、数字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掌握现代分析技术、数字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分析各种旅游现象;
5.2 能采用科学方法开展调研和实践;能够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等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5.3 能正确采集、整理数据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处理,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6:沟通表达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文字,逻辑清晰地进行表达;能够就文旅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6.1 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文旅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科研论文、调研报告、陈述发言等方式;
6.2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7:团队合作
注重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7.1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7.2 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意见,并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8:国际视野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了解国际动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
8.1 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在国际合作中主动搭建文化桥梁,促进国际间的双向交流与互鉴。
8.2 能够了解旅游管理领域国际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能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将全世界新理念、新业态引入到行业实践中来。
毕业要求9:学习发展
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主动提升自己,适应社会和个人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能及时了解旅游领域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9.1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9.2 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终身教育,不断学以致用。
四、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 4 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 3 至 6 年内完成学业。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 15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1.5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4.5学分,实践教育课程 34 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