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10-23   浏览次数:
一、专业简介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以数字技术为基石,通过信息化与网络化手段深度整合、创新和优化经济活动,重塑传统产业形态与商业模式。本专业隶属于经济学门类,依托应用经济学科优势,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与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构建理论-技术-场景三维融合的知识体系,致力于解析数字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
石家庄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字经济专业坚持能力本位、市场导向、职业适配原则,以产教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核心实施路径,创新打造数字经济理论+数据分析理实一体化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构建懂数据、会工具、精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培养出适应京津冀数字经济产业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数字经济战略与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同时紧密结合石家庄市产业发展实际,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字经济理论,地区经济发展下的产业升级的场景预测手段以及数字技术下产业发展知识理论体系,具备产业结构演变的解析能力、数字化分析及应用的技术能力,具有区域间、产业间数字化协同的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职业操守、团队协作意识及持续学习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成为在政府数字治理部门、金融机构科技板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心、互联网企业及数字营销机构等领域,从事经济数据分析、数字业务运营、产业智能决策、数字产品开发及数字化转型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可成长为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并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管理者或创业型人才。
目标1: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坚定的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目标2:掌握经济学、统计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的知识和实操能力,熟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目标3: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分析方法,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目标4:具备承担产业数字化和数字营销领域的分析研究、产业转型升级等综合性问题的发现、分析、规划、设计、评价和改善的能力。
目标5:具备互联网及数字虚拟仿真思维、系统视野、沟通与组织能力,能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中工作。
目标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品德修养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品位、文化自信,能够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家国情怀、公益意识、担当意识、使命意识、职业认同和职业伦理,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积极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数字经济实践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1.2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规定,恪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1.3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能够在经济实践中理解数字安全与数字风险等,遵守数字经济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2:学科知识
具备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数字经济相关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跨学科知识储备,能够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1具有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掌握各类数字经济分析工具的应用方法。
2.2掌握经济学、统计学、数据分析等经济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数字经济理论研究进展,了解数字经济实践与发展现状。
2.3掌握产业数字化的基础理论与实践,以及数字化营销的方法与技术。
毕业要求3:应用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数字经济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复杂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和方案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3.1运用计量、统计等分析方法,获得产业数字化或数字营销领域的问题,运用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设计和制定解决方案。
3.2根据经济的新特征与新规律,开展创新思维,了解新业态的运营模式,进行数字化运营与商业数据开发方案的设计。
3.3能够将数字经济的原理和经济决策的方法在多学科的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4:创新能力
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能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组织开展调查和研究,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
4.1 具备较好的思辨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2 能够根据现有数字经济理论基础提出合理假设,基于产业数据,构建具有一定分析预测作用的数字经济模型,并进行经济模拟仿真实验。
毕业要求5:信息能力
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信息软件、技术和工具获取、分析相关信息。
5.1熟练使用Python/R进行数据清洗、建模与可视化,以及其他数字经济相关统计软件与工具。
5.2能够针对数字经济问题,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基础理论工具与信息技术工具等相关软件,结合具体需求,有效地开展经济数据分析研究、产业数字化和数字营销等相关工作。
毕业要求6:沟通表达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文字,逻辑清晰地进行表达,能够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6.1能够就数字经济问题采用撰写报告、科研论文、口头表达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6.2具备外文信息获取、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在跨行业、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要求7:团队合作
注重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7.1能够在经济实践中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同时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意见,并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应对复杂的数字经济领域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7.2在经济实践任务中,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毕业要求8:国际视野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了解国际动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
8.1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能运用该门外语完成国际贸易所需的听说读写译等相关工作,能够运用多语种媒体平台或国际交流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或中国经验,在国际合作中主动搭建文化桥梁,促进国际间的双向交流与互鉴。
8.2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沟通能力,定期追踪国际时事新闻,能够了解数字经济的国际前沿动态,能准确分析国际事件对本专业领域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间的联系。
毕业要求9:学习发展
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主动提升自己,适应社会和个人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9.1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9.2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终身教育,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学术会议保持知识前沿性,不断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四、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36年内完成学业。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5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1.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6.5学分;专业实践课程32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