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训释义
院训释义
院训石刻:经世济民 慧商至诚
发布时间:2025-06-06   浏览次数:
经济管理学院,始终秉持“经世济民 慧商至诚”的育人理念,扩展“党建领航,数智赋能,理实融合,开放合作”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培养有商业情怀、管理本领,兼具深厚专业知识、卓越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现代经济管理领域人才。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和主导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经世"二字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思想,体现了经济管理知识必须服务于现实需求的根本导向。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正是"经世"理念的生动诠释。经济管理学院的课程设置和科研方向应当紧扣时代脉搏,研究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等前沿议题,使学生具备分析复杂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运用计量模型评估政策效果,用管理理论优化企业运营,他们正是在践行"经世"的理念。
"济民"是经济管理教育的终极价值归宿,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经济管理学院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追求企业利润,更应关注如何通过商业创新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企业决策的社会影响;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参与公益创业和社会企业项目。当毕业生在制定政策或经营企业时考虑民生需求,他们便延续了"济民"的精神血脉。
"慧商"代表了经济管理学院对商业智慧的追求,是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商业智慧不仅包括传统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更涵盖数据科学、行为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素养。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因此,"慧商"的培养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商业模拟、企业实习等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慧商"也包含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经济管理学院应当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培养能够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的经济学人。
"至诚"是经济管理人才道德修为的核心要求,也是商业文明的根基。儒家经典《中庸》言:"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更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经济管理学院必须将商业伦理教育贯穿于课程体系,通过伦理困境讨论、职业道德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同时,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学术诚信、科研伦理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至诚"成为全院师生的共同信仰,学院才能真正成为经济文明的灯塔。
经济管理学院将以"经世济民"与"慧商至诚"有机结合,经济管理学院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经世济民,慧商至诚"这八字院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经世"与"济民"彰显着经济管理教育的社会担当,"慧商"与"至诚"则体现了商业智慧与道德修为的内在统一。这四个维度相互支撑、彼此成就,共同绘制出经济管理学院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