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实习管理防范安全风险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7-25 浏览次数:
各院系:
为确保实习工作平稳有序,切实保障实习期间师生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现就进一步加强实习管理和安全风险防范,确保实习期间师生人身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
各院系务必提高政治站位,把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作为实习期间的首要任务来抓,深刻汲取近期部分地区安全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落实工作举措,确保师生实习期间人身安全。责令实习单位盯紧苗头隐患,全面排查风险,明确任务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及时做好整改,切实抓实抓细实习安全工作,尽最大努力防范和遏制各种安全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身心健康。
二、压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各院系要切实承担起实习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成立实习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指定专人落实日常安全管理职责。
2.严格规范实习协议的签订与管理。严格规范三方协议的签订与管理,协议须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在实习安全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劳动保护、保险购买、岗位风险告知等核心条款。
3.落实指导教师职责。实习指导教师(校内、校外)是学生实习安全的直接责任人。须全程跟踪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定期进行安全巡查与沟通指导,及时识别并报告安全隐患,并督促实习单位开展有效整改。
三、强化源头防控,严把安全关口
1.建立实习单位准入和安全评估机制。优先选择管理规范、安全设施完善、信誉良好的单位。严禁安排学生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资质不全的单位实习。 对实习岗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禁止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其他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岗位实习。
2.做实岗前安全培训。实习前必须组织覆盖全体实习学生及指导教师的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涵盖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特定设备操作规范、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防火防盗防骗、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心理健康调适等。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实习岗位。
3.完善保险保障。确保为所有实习学生购买覆盖实习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明确理赔流程,保障学生权益。
四、细化过程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1.排查安全隐患。要“防”字当头,组织对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人身安全、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住宿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社交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进行梳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排查,确保相关人员“知安全、会避险”。要从实习单位资质、安全管理水平、工作环境、硬件设施条件等方面排查实习场所风险隐患。
2.加强日常沟通与巡查。实习指导教师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保持与学生、实习单位的密切联系。定期实地走访或通过视频等方式检查实习环境安全状况,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建立畅通的学生安全信息报告渠道。
3.严格实习纪律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严禁学生违规操作设备、擅离职守、私自外出、酗酒、晚归或不归。实习期间如需变更地点或岗位,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4.关注特殊时段与场景。加强对夜间实习、异地实习、野外实习等特殊情况的重点监控,制定针对性安全预案。原则上不安排学生单独值夜班或从事夜间户外作业,确需安排的,须确保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紧急联络机制。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班途中交通安全,尽量结伴同行。
5.重视身心健康。关注实习学生可能面临的工作压力、人际适应等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疏导。实习单位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宿条件和必要的生活便利。
五、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处置能力
1.确保信息畅通。 建立24小时应急联络通道,确保学校、院系、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学生及家长(监护人)之间的信息能第一时间互通。要求学生熟知紧急联系人(校内导师、辅导员、实习单位负责人等)及常用报警、急救电话。
2.及时响应与处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须第一时间全力救治受伤学生,保护现场,按程序迅速报告,并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安抚沟通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六、严肃监督问责,确保落实到位
1.强化督导检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实习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检查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风险排查等情况。
2.严格责任追究。对因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而导致发生实习人身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保障实习师生人身安全是实习工作的生命线。请各院系务必高度重视,迅速传达部署,逐级压实责任,全面排查隐患,狠抓措施落实,坚决杜绝实习期间师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
教务处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