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阵地
党史学习专栏|“赶考”前,党中央在西柏坡完成了这些大事
发布时间:2022-04-04   点击数: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从陕北到达西柏坡。同年,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改革运动迅速发展。
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此,党中央和毛泽东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提出了“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从这里开始了更加伟大的“新的长征”。
三大战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建立起了较强的炮兵和工兵部队,提高了攻坚能力,取得了打阵地战的经验。

  
△1947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攻克石家庄,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宝贵经验
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可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仅174万人,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不得不放弃“全面防御”而改行“重点防御”。国民党军队已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相互间难以取得配合,已经没有完整战线。党中央和毛泽东当机立断,连续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不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两个务必”思想放光芒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里面,包含着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两个务必”思想,始终激励全党永远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了防止对个人的歌功颂德,全会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等重要规定。毛泽东还指出,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在北平西苑机场检阅部队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从此,中国共产党加快了争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和筹建新中国的步伐。
 
Copyright © 2013-2015 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燕赵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