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李冬、
实习首站来到崆山白云洞。这座5亿年前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等景观化作“活教材”。李冬老师以激光笔指向“岩石瀑布”,讲解碳酸钙沉积的千年演化过程;“石葡萄”群与构造痕迹则分别揭示了矿物结晶与地壳运动的奥秘。学生触摸石柱结晶表面时,直观感受“ 地质时间”的具象含义,更有学生跨场景对比溶洞褶皱与断层的力学机制,展现主动探究精神。?
随后,师生走进景区内的地质博物馆,在讲解员引导下系统认识区域地层特征、矿物岩石等知识,通过典型标本的观察记录,实现课本理论与地质事实的深度联结。?
在临城水库,
实习末站抵达天台山,这座由18亿年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的砂岩地貌奇观,经燕山运动与喜马拉雅运动的双重作用,形成“顶平壁陡”的嶂石岩地貌。师生利用专业工具观测岩石产状,追溯沉积环境及隆升地质演化史,深入理解构造运动与外力侵蚀的协同作用。?
此次实习通过“溶洞探秘—博物馆研学—水库调研—岩体考察”的立体教学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喀斯特地貌、河流侵蚀、砂岩地貌的直观认知,更锤炼了野外地质观测、数据记录与团队协作能力,
(供稿人:地科系 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