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7 日至 18 日,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王佳、冯晓淼、张娜三位教师,带领 2024 级环境生态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93 名学生,奔赴冀晋交界的驼梁地区,圆满完成为期两天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驼梁地处太行山中段东侧,交通便捷、气候凉爽,这里地质古老、岩性复杂,亚高山、中山、低山构成三级地貌阶梯,山区河流、多样土壤与完整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相映成趣,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样本。
实习沿百瀑峡、三叠泉两条线路开展,内容涵盖多项实践任务,学生们实地辨岩石、析构造,探究地质作用对自然要素的影响;观测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解析山地气候规律;挖掘土壤剖面,剖析成土过程;开展植物群落调查,绘制自然地理综合剖面图。每项任务都让课本知识 “活” 了起来。
谈及此次实习,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叶同学难掩兴奋:“以前在书本上看岩石类型、土壤分层,总觉得抽象,这次亲手触摸岩石,挖开土壤观察剖面,一下子就懂了,知识记得特别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葛同学也分享道:“小组合作调查植物群落时,大家分工明确,有人记录、有人测量、有人辨认植物,遇到分歧一起讨论,不仅学到了知识,团队协作能力也变强了。” 在实践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理论转化能力,野外实践技能更是得到全方位锻炼。
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科学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切实增强。攀登山峰的艰辛与小组协作的任务模式,更锤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堂行走的自然地理课,不仅是知识的实践延伸,更是培育复合型地理人才的生动缩影,为学生们未来投身相关领域筑牢根基,在实践中领悟地理学科的魅力与价值。
(供稿:环境系 冯晓淼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