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我校举办博学讲堂暨“周末专家河北行”专题活动,特别邀请德国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彼得·萨赫逊来校作题为《数字未来——人口结构、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学术交流报告会。我校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及部分外国语学院教师聆听了讲座。报告由校长王永芹主持。
彼得·萨赫逊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口负增长的社会结构变化,与AI技术重塑科研范式形成了时代交汇。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三大核心命题:资源再布局;AI重构教学科研体系;高校如何突围。萨赫逊教授分享了其国际教育经验,提出了“短、中、长”三种发展路径,将教育从“适应人口”转向“塑造人口质量”,通过人力资本红利抵消数量红利消退的破局思路。
王永芹指出,面对中国人口转型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高等教育如何重塑自身,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这场讲座为高等教育转型提供了国际视野,为我校国际化办学、国际科研合作、中外人文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
互动环节,教师代表踊跃提问,围绕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等领域与专家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此次学术讲座的成功举办,为我校师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我校以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积极的姿态,主动适应时代变革,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科研处 撰稿:魏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