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奋进强国新征程的坚定决心,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校于9月4日、9月6日下午组织基层党组织观看“担当教育新使命 奋进强国新征程”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二阶段)第1、2讲。
微党课分别以《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篇章》《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题,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校领导、知名学者、教师及学生党员代表共同讲授,他们结合政策阐释、优秀人物事迹、典型事例等,深刻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丰富内涵,深入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微党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案例典型、讲解生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指导性和感染力。
广大党员干部师生认真聆听,广泛讨论,深入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教育科技人才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意义的认知,进一步深刻认识了高校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的使命责任。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创新思维,勇攀科技高峰,推动学校“1396”发展战略落实落地,以实干实绩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 张文鉴:观看本次微党课感受颇深,对高校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校党委的改革部署,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成长“铺路子”“搭台子”“扶梯子”。一是完善人才引育体制机制。坚持“引”“育”结合,广纳贤才,柔性引智,加大学科领军人物、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和高层次拔尖人才等引进力度,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和进修访学,加大优秀青年教师重点培育力度。二是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绩效分配制度,构建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实施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津贴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出一流业绩获一流待遇。修订职称评聘办法,出台高级职称“直通车”制度,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开辟更多晋升通道,推动人才脱颖而出。
化工学院/生物医药学院教授 韩爱云:收看此次微党课,让我更深刻体会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迫切要求我们有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作支撑。学校实施“1396”发展战略以来,相关支持政策日益完善,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科研氛围越来越浓,科研活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有了较大突破。特别是陈亮书记在学校党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要聚焦难点、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聚焦重大成果培育,进一步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争取拿大项目、出大成果、获大奖项,这为我们科研人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今后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突出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带领团队以实际行动服务学校战略部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信息技术学院青年博士教师 曹家庆:本次微党课深入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我校正在大力实施的“1396”发展战略就是三者协同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通过本次微党课,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把教育、科技和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才能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在学校“1396”发展战略指引下,继续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躬耕教坛,广育桃李,潜心研究,勇攀高峰,在推进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中挺膺担当、奋发作为,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组织部 撰稿:焦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