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聚焦食品科学领域前沿,5月15日,农业与食品科学系邀请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杨立新博士到校作了题为“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技术及脐带血清暴露特征”专题讲座,近200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现场,杨立新首先介绍了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组成及各部门的职能。随后,结合前沿研究成果,系统阐释了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新型污染物”的特性与危害。他指出,OPEs具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典型特征,其潜在毒性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而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对这类污染物尤为敏感。杨立新团队通过建立高灵敏度的血清OPEs检测技术,首次系统性分析了脐带血清中OPEs的浓度水平,深入探讨了围产期环境因素对婴幼儿OPEs暴露的影响规律,以及该类污染物在婴幼儿体内的蓄积特征与早期健康效应。
讲座结束后,杨立新与农业与食品科学系教师开展座谈,双方围绕“OPEs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污染物防控策略”“孕期暴露干预措施”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座谈最后,双方就科研项目合作、学生实习事宜达成相关意向,并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深入开展合作。
杨立新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现任河北省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石家庄市市管拔尖人才,同时兼任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职业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青年委员,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并担任《Food Chemistry》《毒理学通报》《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多家权威期刊特约审稿人。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拓宽了食品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学术视野。农业与食品科学系今后将继续搭建更多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一体推动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供稿:科研处、农业与食品科学系 撰稿:韩爱云、赵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