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话剧《烈火中永生》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
发布时间:2024-09-30 浏览次数:
“红岩耸峙,赤如炬,矗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丹霞映照,铁骨铸,象征着革命先烈们坚不可摧的意志,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9月29日下午,我校原创话剧《烈火中永生》在尚文礼堂精彩上演。一群朝气蓬勃的00后大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用青春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党委副书记王溪波、纪委书记祭立怀、副校长冯宝强出席,办公室、宣传部、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教师学生代表共计1000余人观看了演出。
《烈火中永生》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红岩》,共分为八幕,生动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重庆解放前夕,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渣滓洞、白公馆等集中营中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壮丽史诗。
舞台上,灯光与阴影交织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演员们全情投入,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与全情投入。从刘思扬坚定的步伐中,观众能感受到他投身革命的决心与勇气;从王璞与母亲、爱妻深情对白中,能体会到他散尽家财、为信仰奔波的执着与牺牲;而江姐面对酷刑时的坚贞不屈,更是让全场观众为之动容,掌声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革命英雄最崇高的敬意。
“当我看到刘思扬毅然决然地放弃优越的生活,与家人永诀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了。”坐在台下的2024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韩林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她是第一次现场看红色话剧演出。“尽管我之前读过多遍小说《红岩》,但演出给我带来的情感上的震撼是前所未有。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坚定,那是一种对信仰的执着追求,让我深受触动。”
2023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张立烨被“小萝卜头”的命运深深牵动,“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连最无辜的孩子也无法逃脱苦难的魔爪。他的瘦弱身躯和那双渴望自由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旧社会的残酷与不公。”
值得一提的是,台上表演话剧的同学并非来自表演专业,而全部来自制药工程、化学、药物制剂等理工科专业。尽管课业任务重,课程安排得满,但大家为这次排练都卯足了劲,经常是从实验室跑出来,来不及脱掉白大褂,便冲向排练教室。“红岩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要通过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告诉同学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用生命换了岁月静好的英雄先烈。”为了演好这部话剧,从剧本的反复修改推敲,到演员们的刻苦训练;从舞台设计的巧妙构思,到服装道具的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汗水。
“江姐的形象复杂多面,既有女性的柔情与坚韧,又有革命者的刚毅与果敢,”江姐扮演者、2023级中韩合办制药工程专业的王思雨坦言,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小说《红岩》她不知翻看过多少遍,能找到的影视剧也都反复观看,甚至连吃饭走路都在揣摩江姐这个角色,“当看到观众为我的表演而感动时,我知道我做到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仰和追求。”
用经典讲述伟大,用艺术与历史对话。《烈火中的永生》用最真挚的情感致敬革命先烈,将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故事铸造为舞台的灵魂,跨越时空,直触人心。演出结束后,台上全体演职人员深深鞠躬,台下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歌颂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此次演出,不仅是大学生话剧团的一次精彩亮相,更是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实践的再一次延续。化工学院/生物医药学院将以话剧团为依托,持续推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大学生讲好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