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政策
石家庄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2-07-13   浏览次数:
“十二五”时期是我校进一步按照应用型大学的要求强化内涵建设、推进科学发展,向地方性高水平大学迈进的攻坚时期。为实现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研兴校”观念,继续坚持面向学科建设、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突破口,以激励机制为手段,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培育科研特色、打造科研团队、构建科研平台,全面提升我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与总体规划,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科研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牢固树立“科研兴校”观念
1. 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科研工作要树立全员意识,学校各级干部都要重视科研工作,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科研工作要有精品意识,要不断提高科研质量,产生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2. 牢固树立“科研兴校”观念。着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强化科研工作的重点地位。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科研工作对提高学校办学实力、提升学科水平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科研机制
3.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开展调研,督促、检查科研工作。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要定期研究科研工作,谋划学校科研发展。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及时掌握科研动态信息,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各系(院)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科研政策,把科研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谋划,为教师进行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明确一名系(院)部领导专门负责科研工作,要设置专职科研管理岗,具体负责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开展。教研室要定期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促进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
4.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要不断完善适应学校发展的科研激励机制,认真实施《石家庄学院科研奖励办法》等科研规章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对服务社会项目、高层次项目、高水平科研成果、优秀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要积极探索科研工作量化考核与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身上有指标”的科研工作局面,将科研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和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促进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
5. 加强科研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服务质量。继续加强同各级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为广大教师申报科研项目“铺路架桥”、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科研处要会同各系(院)部做好学术骨干申报项目的动员工作,重点做好青年教师申报项目的咨询服务工作,大力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项目研究。积极探索校级科研项目对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培育机制,重点培育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问责制,严格按照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的要求,强化对项目研究进展和阶段成果的检查监督;加强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工作,提高项目按时结项率。鼓励优秀成果积极参与各级奖励的申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培育科研团队
6. 多措并举建设队伍。根据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的队伍建设方针,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高度重视学术骨干的培养,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队伍。努力探索学术带头人的培育和成长机制,积极开展学校科研标兵的评选工作。
7. 着力培育科研团队。实施政策引导、项目汇聚,倡导团结协作,注重集体攻关,要积极引导教师融入学科建设,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凝练科研方向,逐步形成一批方向明确、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科研团队。要充分发挥重点建设学科、科研基地平台在科研团队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到2015年,形成5~8个校级科研团队,力争在省级以上科研团队的建设上有所突破。
8.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有为才有位的原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科研骨干实行政策倾斜;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科水平
9. 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基础和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目标,通过整体规划、分类建设,以重点建设学科为先导,分层次推进学科建设稳定有序发展。进一步巩固基础学科,加快发展工科等应用性学科,深入探索教师教育体系特色,逐步构建以基础学科为支撑、以应用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10. 着力加强学科特色培育。学科建设要着眼于行业或区域发展需求,找准发展定位,凝炼学科方向,注重培育特色、形成特色、突出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学科方向不仅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更要凝聚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凝聚到本学科具有比较优势和突出特色的领域,强化体现地方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色。基础学科要夯实学科基础,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应用学科要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突出比较优势,形成自身特色。
11. 大力加强重点建设。学校按照学科发展需要,确定学科建设工作重点,着力加强重点建设,通过在一些领域率先突破,引领和带动学校学科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考虑学科的区域适应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校学科基础和特色,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学科积极探索联合培养研究生,提高我校学科发展层次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到2015年,建设4~6个校级重点学科,增加3~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通过评估验收,增加1~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要使3-5个学科达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
五、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
12. 进一步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要把重点放在应用研究上,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石家庄地方产业需求开展横向科技合作,鼓励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年均横向科技合作项目达到15项以上,年均引进横向经费100~200万元。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和应用对策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13. 深化产学研合作。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政府、企业及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促进学校与政企相互了解的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科研项目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与政企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广泛开展人员交流,合作研发,合办科技创新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使学校与政府、企业在科技合作中互相促进、互惠共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六、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
14. 培育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进一步发挥科研政策对促进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努力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到2015年,国家级科研项目达3~5项,年均获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年均引进科研经费达到300万元。论文论著的质量不断提高,力争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显著增加,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论文有明显增加,年均达50~80篇,年均出版3~5部高水平学术专著。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和质量要有明显提高,到2015年,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10项,市厅级科研奖励20~30项,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奖励零的突破,年均有5~8项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
七、进一步加强基地平台建设,不断改善科研环境条件
15. 进一步加强基地平台建设。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平台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大对已有基地平台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重点建设学科、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场地、实验室建设以及设备购置等问题;进行基地平台管理制度建设,使基地平台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作用。到2015年,建设5~8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自然科学重点实验室,3~5个市厅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校级科研机构建设探索。
16. 不断改善科研环境条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在科研政策及人、财、物等方面充分保障科研工作的需要。要加强科学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条件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不断优化学校的科研环境条件。
八、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大力促进科技合作
17.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系(院)部、学科、科研机构等承办高水平的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学术任职。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我校科学研究在全省以及全国的影响力,拓展我校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空间。
18. 大力促进科技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著名学者参与和指导学科建设等工作,鼓励教师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重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和学术活动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不断改善学术环境,活跃学术氛围,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
石家庄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