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28人(含在读),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下转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拥有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三层次人选、以及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石家庄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12人次。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2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学院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和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研平台,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石家庄市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河北省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2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6篇,E1、SCI收录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1篇;撰写出版著作20部;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5项;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10项。出版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石家庄文化通史》(五卷本)。
积极对接省会经济发展,服务强省会建设。建成“石家庄地域文化馆”是河北省高校首个集教学、科研和展览三维一体的地域文化主题展馆。与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和部分县区政府和部门合作共建“石家庄文史创作中心”“井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研究开发基地”和“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不断提升服务省会文化建设能力。
学院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立足地方文化资诨顿源,创建“牛山书院”,探索“书院制”运行模式,依托学术讲座和专业交流,发挥学生社团“第二课堂”作用,构建“1+2+3”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人文知识竞赛、学术齔朔幤箝釆龙、田野调查、古诗词过级,师范技能大赛、经典诵读大赛等专业比赛和活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师范生技能比赛、“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河北省人文知识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50余项。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建有综合性现代化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仪器设备总值1300余万元,面积2000平方米,有微格教室、书写技能实琚税俠闲贱统疒简夠曛惫、语锐軹縑盂技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实训室和智慧教室等校内实训平台,为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保障,同时,与石家庄市县20余所中学、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满足学生专业实习需求。
学院以人才产出为导向,积极对接社会需求,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专业设置以来有近5000名毕业生活跃在初高中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等行业领域,有多人已成为中学业务骨干、教学名师和校长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共有100余人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研究生。
面向未来,文学与历史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秉持“文史兼备 博雅达观”的院训,以“致知穷理 问学笃实”的扎实学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内涵发展,向着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二级学院迈进。
(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