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欢迎报考石家庄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发布时间:2025-06-10
想在诗词歌赋里领略古韵风华,于古今历史中洞察时代脉络吗?欢迎报考石家庄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这里名师汇聚,学术氛围浓厚,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特色专业,培养你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卓越的表达能力,助力逐梦文学与历史的星辰大海 !
招生咨询电话:0311-66617220
一、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 (师范 /非师范  本科四年)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近七十年师范教育的历史积淀。1999年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004年正式招收本科生,2020年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现已完整培养三届优秀毕业生,2022年获批石家庄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语文)研究基地,2024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2025年新增非师范类的招生计划。本专业多年来强力吸引着第一志愿考生,招生计划以各生源省最终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二、培养定位

师范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石家庄,面向河北,辐射京津,以“勤学”“善思”“笃行”的专业育人理念培养热爱中学语文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师德与健全人格、扎实的学科知识与科学素养、突出的专业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与反思研究能力、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宏通开阔的文化视野,能够在以中学为主的各类学校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
非师范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政府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文艺、出版、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师资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研并行、卓有建树。现有22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80%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教师11人,中青年教师博士占比高达90%。
专业有省“三三三人才”三层次人选2人;优秀青年专家1人;教学名师1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人。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高校专业带头人3人;“十百千人才工程”教育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专业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3项。

本专业师资凝聚形成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一)语文教学教法研究
近年来获批省市级课题:《中学语文经典教材解读与学生精神成长问题研究》《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师学者化成长研究》等8项。近年来发表论文《试论中学语文经典教材的教学解读问题》等十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十讲》、《中学经典教材解读》等论著3部。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所著教材)

(二)地域文学文化研究
 近年来获批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宋代徽州诗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主义因子的自生性研究》《唐代赵州李文学文化资源与开发研究》《孙犁现实主义理论及其渊源研究》《贾大山作品研究》《<战国策·中山策>编纂方式及其文学文化研究》《地域文化视域下河北省传统民居匾额文辞研究》等6项。近年来发表论文《关于孙犁的时评<论继承>》《唐宋赵郡文学文化及其传承》等近十篇,其中《红楼梦》领域研究较为突出,《任中敏与【抛红豆】之始末》《明四家作品对<红楼梦>图景建构的美学影响》均发表于该领域核心期刊,在学界产生一定影响力。出版论著《中国新文学传统建构中的孙犁》、《园林空间与明清小说叙事》等5部。

(石家庄地域文化馆开馆)

(汉语言文学教师代表性科研成果)

(三)文学文献与数字人文研究
近年来获批并完成省市级课题:《金元时期真定文坛史料整理与研究》、《<畿辅通志·选举>订补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跨媒介叙事与美学建构》等2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在《光明日报》《文史哲》《中国语言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要论》、《中国古典诗词名篇导读》等专著5部,整理完成《畿辅通志》《何端简公集》等多部古籍。

(教师整理完成的古籍作品)

四、专业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成熟。
专业必修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外国文学、美学、文学概论等。
专业选修课:中国文化概论、先秦儒家经典导读、唐诗文化研究、古代戏曲专题研究、新时期小说研究、当代诗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红楼梦》研究等。
教法类课程:中学语文经典教材文本解读、学科教学法、语文教学基本能力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师职业技能考核等。
专业所获荣誉如下:

非师范类课程:

五、专业优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其学科特性、能力培养、社会价值及职业适配性等多个维度,尤其在人文素养塑造、通用能力提升和跨领域迁移性方面具有独特竞争力。
(1)人文底蕴:构建认知世界的 “精神坐标系”
通过系统学习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深入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核,形成对人类命运、社会变迁的宏观认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培养对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这种能力可迁移至生活各领域,如广告文案的诗意表达、影视剧本的情感张力设计。
(2)能力培养:建构 “听说读写讲五位一体”培养机制
注重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强化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强力推进师范生技能培养。专业设立了完整、健全的课程培养体系,共包含四个课程群: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基于师范特色,专业实施和“语文新五项”实践训练等等;使学生真正学会教学,确保形成优秀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本专业学生的普通话二级甲等通过率长期保持在85%左右,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在95%左右。

(汉语言专业学生顶岗实习)

(3)职业适配:面向行业的广泛适用性
教育行业:教育行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传统、最核心的就业方向之一。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汉语语法、修辞、写作等知识,能精准解析语言规律,这是语文教师开展 “字词句段篇” 教学的基础。
文化与传媒行业:出版社编辑、图书策划、公众号文案、短视频脚本创作等,需对内容质量把关或产出原创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本敏感度具有天然优势。剧本策划、影视评论、文化类节目编导,需结合文学素养与现代传播逻辑,打造兼具艺术性与传播力的作品。
行政与管理岗位:汉语言专业专注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综合能力 ——文字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文化素养与思维深度。这些能力不仅适配行政工作的基础需求,更能在管理岗位上体现出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全局思维。
新兴领域:打造复合竞争力,实现“专业+技能”的突破,结合文学知识与管理理论,熟悉文学叙事规律与当代用户偏好,从事非遗保护、文化旅游项目策划、网络文学编辑、游戏文案策划等。

(学生参加运动会入场式表演)

(4)学科交叉:搭建 “汉语言 +” 的跨界桥梁
与教育学结合:向语文教育方向深耕,可考取教师资格证、学习教学设计,成为 “专家型” 教师。
与传播学结合:从事文化传播、品牌营销,例如策划 “诗词大会” 类活动、运营文化类自媒体账号,用文学内容赋能传播。
与历史学/哲学结合:转向文化研究、思想史领域,适合从事学术研究或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工作。
与法学/社会学结合:在法律文书写作、社会调查中,发挥语言分析与文本解读能力。
(5)终身发展:人文赋能的长线价值
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学会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学者型、实践行等专业人才。本专业注重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读书会等,将大学四年的辅学导学制定为培养手册,严密督促学生的学习成长。切实推行双导师制,通过专题讲座将一线教师的优质经验引入课堂,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提供有益启迪。 注重专业文化活动建设,学生在师范生技能大赛、人文知识竞赛以及三字一话、课文朗诵等赛事中频频获奖;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与获奖)

(学生参加人文知识竞赛)

(学生参加诗词朗诵)

(近两年在《河北青年报》等主流报刊发表学生作品十余篇)

(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入校讲座)

(师生进行诗词创作)

(书法技能实训)

6.本专业具有教育部批准的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资格
本专业具有教育部获批的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资格。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在完成全部师范技能、专业知识的考核之后,在大四下学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免试认定考试,合格后可获得高中语文教师免试认定合格证。
在毕业三年内,学生可凭借合格证、毕业证及其他相关佐证材料,申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
简而言之:
大学期间培养过程性考核+大四下学期校内笔试=免试认定合格证
合格证+毕业证+其他相关证明=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
在这里,每一个汉字都是千年文明的活化石,每一部经典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是语言与文学的殿堂,更是一扇通往人类精神世界的大门。汉语言文学专业期待与你携手,在浩渺的文化星河中,打捞璀璨的思想明珠,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文传奇。
 
招生咨询电话:0311-666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