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尾寒冬,年味渐浓,在甜甜的灶糖香气里,小年悄然而至。小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是春节的序章,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温情与期盼。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各地小年风俗万千,异曲同工,都凝聚着人们团圆新岁的美好愿望。为寻找自己家乡的年味,感悟传统节日的魅力,文史学院学子积极参与,寻找身边的年味,用文字描绘出属于家乡小年的独特记忆。

古城古韵,年味渐浓。邯郸涉县的王思琦同学分享她家乡的小年:在冀南大地的家乡,小年一到,家家户户便被烟火唤醒。人们从橱中取出灶王爷的画像,在厨房的灶台上摆好供品,祈求灶神的保佑。接着便是“扫尘大战”,全家老少会一起动手,对房屋进行彻底的清扫,将旧尘扫去,迎接新的开始。午后,大家开始剪窗花、贴春联,一家人在一起剪春联,再将春联平整地贴在门口,在窗户上贴上漂亮的窗花,随即,街头小巷便充满了年的气息,也仿佛诉说着人们对年的期待。天色渐晚,邯郸人迎来小年“标配”——火烧,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吃饭,享受这团聚的欢乐时刻。此刻,小年并不是日历上普通的一天,小年并不小,它代表着家的凝聚和文化的沉淀,闪耀着家乡独有的光芒。”

习俗传承,文化延绵。保定蠡县的杨一丹同学分享家乡的小年习俗:在小年夜,街头巷尾的糖果摊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的家乡,人们通常会在腊月二十二开始采购糖瓜,传说在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禀报一家人的善恶,人们就会准备许多糖果,希望灶王爷吃了甜甜的糖,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保佑来年事事顺遂,甜甜蜜蜜。夜幕降临,一堆堆旺火燃了起来,旺火象征着兴旺和吉祥,寓意着新的一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人们都期待着新的一年能够如这旺火一般,充满生机与活力。说到小年,怎么能少得了饺子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面、擀皮、包饺子,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饱满的饺子就诞生啦。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上一口,鲜香的味道在口中散开,那是家的味道,是团圆的滋味。每一个饺子都饱含着家人的爱与祝福,吃进肚里,暖在心里。

我院学子用真诚与热情,描绘了家乡小年热闹的民俗盛景,生动展现出传统节日的蓬勃活力与文化底蕴,让我们在这岁末年初,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乡情。一年倏忽行至尾声,人们借着小年的团圆化成新的明天。围炉辞灶,紫气东来;烟花迎祥,诸事开泰。在此,文学与历史学院祝大家小年快乐!